暮歌

他们的过往在我心底死而不僵。
如今睁开双眼,夜空多灿烂。

【杂谈】几个小心机让你的文章惊艳起来

当很多文手迈出了初学者的门槛,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写作习惯,可以生产流畅完整的作品之后,往往开始面临一种窘境——文章能看,但是不出彩。

究其原因,主要分为三类:节奏失衡、情节无聊、措辞平凡。

而不出彩的结果是,要么深陷瓶颈期丧失自信与热爱,要么欲充实自己而不得其法,终究寂寂无名止步于斯。没有染最炫的发,也没有留最深的疤,自然人海茫茫寻觅不到对的她。

普通作者与优秀作者之间那条致命的鸿沟,说到底都是欠缺一点上天赋予的灵气。语感不好、文思不敏是硬伤,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,即使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也未必有效。所以这时最要紧的是提高文商,通过某些策略修饰文力的不足。我在这里提供了几个小窍门作为参考,也许有助于迅速提亮平庸的文字。


正文↓↓↓

1.开头要抢眼

绝大多数的行文节奏问题,从开篇处已初步显现,就像一看免冠照片中不尽如人意的头肩比,就能判断出这个人身材较差。文章结构是一种整体状态,要想挽救松散的结构和随意的节奏,定要从文章开头下手,先声夺人,迅速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。且看范例。

加缪《局外人》:今天,妈妈死了。也许是昨天,我不知道。

卡夫卡《变形记》:一天早晨,格里高尔·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,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。

马尔克斯《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》:圣地亚哥·纳赛尔被杀的那一天,清晨五点半就起了床,去迎候主教乘坐的船。

白先勇《孽子》:三个月零十天以前,一个异常晴朗的下午,父亲将我逐出了家门。阳光把我们那条小巷照得白花花一片,我打着赤足拼命往巷外跑,父亲正在我身后追赶着,他那高大的身躯摇摇晃晃,一只手不停地挥舞着他那管从前在大陆上当团长用的自卫枪。他那一头花白的头发根根倒竖,一双血丝满布的眼睛,在射着怒火,他的声音悲愤,颤抖,嘎哑地喊道:畜生!畜生!

这些文段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以“某一天”来起笔。同类句式从小学生最初学写作文的时候就在使用了,但为什么小学生用是流水帐,而大师们用是经典呢?诀窍就在于制造戏剧冲突,更简单地剖开,就是营造错位感。就像以上例子,有人变虫,有人被杀,孩子对母亲死亡的冷漠,父亲对儿子的痛恨,这些都是有悖于日常体验的内容。拥有了显著的矛盾性,又卖关子把关键部分留在下文里娓娓道来,自然就引起了读者探索来龙去脉的兴趣。而后文的解答如能充实且自洽,这样求而有所得的阅读经历必然触动感官。


2.结尾有余香

美人必然有绝美的背影,美文亦如是。极致的惊艳,离不开余韵悠长。可供学习模仿的优秀结尾,大致有以下五种。

(1)画面唯美型

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: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伫立,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,揉碎了,像点点泪珠,在这片土地上洒落。天上,新月朦胧;地上,琴声缥缈;天地之间,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,如清泉淙淙,如絮语呢喃,如春蚕吐丝,如孤雁盘旋……

美丽的情境能够最直接地表现结局之美。《穆斯林的葬礼》过程再纠葛奇情,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仍是末尾处楚雁潮演奏的一曲《梁祝》,两个陌生人同样深深爱着已逝的韩新月,相望不相识,弦上说相思。绝佳的意境配合极具戏剧性的铺排让情感抬升了一个层次,全书的情绪亦如琴声绵绵不绝,是唯美型结尾的典型代表。作者的笔触尽管仍显青涩,也达到了惊艳的效果,是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。

(2)升华总结型

升华总结型结尾是让所有的悲欢笑泪凝结成某种哲思。例如《飘》结尾的名句:“不管怎样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。”这句话简洁朴素,更胜千言万语。这里既是在阐述道理,又是在刻画人物,经历过全书的磨难和锤炼,主角才能在此刻迸发出此番领悟。

(3)冲突化解型

可以利用前文某个重要的细节进行重构,让戏剧冲突在末尾处得以化解。例如《追风筝的人》的结尾:“我追。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。但我不在乎。我追,风拂过我的脸庞,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。我追。”

(4)回忆往昔型

国民度极高的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”是典例。以回忆杀作结尾,要义是猝不及防杀个回马枪,一刀戳透旧伤疤,虐断读者半条命。虐得到胃了,他们即使是口吐鲜血也要哭着说爱你。

(5)开放结局型

开放式结局的目的很明确,其一是以模棱两可的形式逼近真相,其二是以薛定谔的情节勾得你思绪辗转。重难点是注意尽量真实合乎逻辑,经不起推敲的开放式结局不如不写。沈从文在《边城》中已经给后来者留下经典范式:“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,也许明天回来。”


3.文风应独特

我在《怎样才能够叫做“文笔好”》一文中写过:“文风是行文偏好和文章质感的统一体。包括用字组词习惯、造句成段方式这些具象载体,和寄予人、事、物的思维理念这些抽象的部分。”我可能谈过一千遍文风对于写作的重要性,在这里仍要唠叨第一千零一遍。因为文风之于文章就像是妆容之于人体,没有显著的鲜明的文风,拿什么去摄人心魂呢。

打造专属文风的窍门其实并不难,可以从名词开始,固定地置入某种你喜欢的意象,同时挖掘它对你的特殊意义,赋予它独特的联想链条。好比看到“野狗”,你就知道大裁缝花粥出来亮相了。看到一句话起一行对白像冷笑话,你就知道J江纯爱区的古龙巨巨上线了。文风是一项标记、一种烙印,差异化的风格就是惊艳值的基础。


4.金句不可少

(1)能引起强烈共鸣型

托尔斯泰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: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

此类金句的特点在于提炼出真知灼见,一语惊醒梦中人。读者会产生“啊没错就是这样,我明明知道但是以前说不出来”的感觉,书他人所想的代言功能,正是文学的意义之一。

(2)逻辑关系非常态型

福楼拜《包法利夫人》:她很想去巴黎,也很想死。

金句不是贩卖爆款心灵鸡汤,能掀动广泛共鸣的便是好句。其中,反常态的逻辑关系尤其能吸引注意力。可以试着以跨越式的思路打造意味深长的句子,激发读者阅读时脑部活性,让他们在因为反常态的逻辑关系而不自觉进行思索的瞬间,参与到这句话布置的情境当中,从而为你的理念所倾倒。

(2)蕴含丰富信息量型

wb上有人说过,将地名、宗教、音乐和脏话拼在一起,无论如何都能产生绝妙的句子。

地名提示了所有人与事发生联结的舞台,代表的是空间这一维度,在文字上它给读者提供了画面感(如果你写下“伊斯坦布尔”,那么人们自然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些湛蓝华美的建筑轮廓,并为这个故事定下了异域风情的调子)。音乐是艺术,是至今人类智慧与美的抽象,这个元素能给文字带来时间感,且其中蕴含的社会属性将酝酿出丰富的故事性。脏话基于人性,在文字意义上它代表着戏剧冲突的维度,在这里冲突简化为强烈的情绪,比起开心、平静、忧伤,脏话所代表的愤怒情绪更能带给人以精神冲击。宗教则是横跨其他维度的混合体,既是与脏话相对的神性元素,又是与音乐相类的艺术元素,还是过去时代无数人苦苦求索的结果,是时间在特定地域上酝酿出的酒品。

于是,某人、某时、在某处、做某事这四项,都有了妥当的安置。各维度一结合,不仅有了过去,有了现在,还有了故事向未来演进的势能,微末间信息量丰满五脏俱全,想不惊艳都难。 


5.化用莫忽视

千古文章一大抄,创造不了金句,引用、化用前人的名句也是使得的。但并不是随便引用就好了,是需要文手带脑子去改造的。引用不能滥用,化用不是瞎编,挪借不规范,原作两行泪。具体惨状请参考相声选读《文豪野餐》。我们倡议:

(1)引用时应注意前后的格局氛围。如果不注重氛围,突兀生硬地搬运,一定是车祸现场——别人用,是阿菲晒伤妆;你用,是出殡芭比粉。

(2)尽量引用相对小众的句子。毕竟惊艳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奇,做到“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”即是成功。

(3)大众化的句子也可以使用,关键要用得巧。首先应当熟知句子的本意,而在使用时,不妨尝试反其道而行之,破坏原有内涵,植入你自己的概念。


6.标题是灵魂

文章的标题是一个经常被人选择性忽略的领域。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种态度:“写文嘛,我凑合凑合把正文打出来了,就行了呗。标题?什么标题?不想起,不会起,不要在意这种细节,反正标题又对内容没什么影响。”

持有这类观念的作者,可以就此打住,不必妄想在写作上有任何进益了。首先,如果连标题都不起,这样糊弄自己糊弄他人的状态,还能称之为写作吗?连写日记都必备一句“x月x日天气多云转晴”呢。其次,不会起标题证明了这个作者的创作能力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,没办法进行提炼、归纳等行为,没办法审阅自己的文字,也缺乏应有的语言运用技巧。

此外,标题真的不会影响文章的内容吗?下面容我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。

先锋诗人赵丽华写过这样一首现代诗:“赵又霖和刘又源/一个是我侄子/七岁半/一个是我外甥/五岁/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。”这样的句子作为诗句显得十分任性,闹着玩儿似的。但是,它有一个极聪明的标题——《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》。

原本普通的语言,配上这样的标题,逼格瞬间就拔高了,内容瞬间就艺术了。如果只有文字与诗的形式之间的脱轨,它几乎是贻笑大方的烂作,可是再多一重文字与标题之间的脱轨,这首诗就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。你可以体验到作者的刻意为之,也可以将标题与内容搭建成统一的情感表述体系,揣摩出“爱”与“孤独”是如何渗透进日常生活,是如何寄予两个不识人间愁滋味的儿童的。精彩的标题在这里成为了表达诗意的关键,是无法从整体中被切除的。

标题是文章的注脚,好的作品从标题就要充满戏剧矛盾和可解读性。要想写出惊艳的文章,一定要在标题处多花心思。

命名方式主要分为人名型、概括型、线索型、反差型、迷惑型。几种取名模式不是完全独立的,可以兼容。

(1)人名型、线索型、概括型

以人名为标题的往往是大作,没有大部头写作功底的文手轻易不要挑战。线索型取名法是以文中最为重要的线索作为题目,比如某句话、某样物品、某个核心事件。概括型标题则在名称中概括出了作品的大致情节,也是最常见的一种,以我在条目1.中列举的作品为例,它们的标题都与开篇的内容存在呼应关系。这三类模式占文学命名的多数情况,所以一般很难写出新意。想要带来惊艳之感还需要尝试余下两类。

(2)反差型

反差型命名法是专为融入文章内容、与正文做比照创造矛盾感的,其中很有讲究。如果内容像赵丽华这首现代诗一样十分具体,有足够的情节和画面,那么标题就可以取得比较抽象,比较形而上学。如果内容比较情绪化或是意识流,强调情感自由挥洒,那么标题就可以取得具体切实接地气,例如歌曲《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》。如果内容是至深的悲剧,那么标题可以反着来,例如《人间喜剧》《美丽新世界》。

(3)迷惑型

迷惑型标题呈现出一种反经验、反逻辑的相当怪异的表象。使用以后有奇效,因为它会带给读者最直观的困惑,往往也兼具互动性,吸睛效果良好。这样的标题在自媒体稿件中十分常用,在电影中也有许多,例如《我杀了我妈妈》《谁先爱上他的》。文学创作中则非常少见,也找得出《侦探一上来就死了》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《就说你和他们一样》等典型案例。其使用要点在于制造一种特殊性,敢于与众不同,敢于挑战常识。

(4)其他

如果前面五种都不好操作,不妨运用简单出成效的歌词命名法。其本质也是引用前人金句,借大师之手为你点睛。引用为题目的文段包括但不限于歌谣,可以从一切文学体裁中寻找,也可以是某句名言。借用时仍需考虑是用于概括,还是展示线索,是营造反差,还是勾起困惑。



惊艳的文字离不开别致的编排,文手的进击离不开文商的提升,大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,求精求变。从今天起,做一个聪明的作者,对读者的理解听之任之不置可否。做一个高傲的作者,对自己的文字拥有最终解释权。旁人闭嘴惊艳,而你不再平凡。


评论 ( 143 )
热度 ( 6446 )
  1. 共78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暮歌 | Powered by LOFTER